排协亮剑整治饭圈乱象:朱婷、王梦洁亲历网暴,呼吁理性守护体育纯粹
2025 年 8 月 1 日,福建漳州中国女排训练基地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。中国女排、U21 男排等多支国字号队伍齐聚一堂,参与一场特殊的 "防侵害" 学习 —— 抵制畸形 "饭圈文化"。当自由人王梦洁哽咽着讲述自己被极端粉丝围堵、私信辱骂的经历时,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。这场由中国排协牵头、中央网信办专家授课的教育活动,撕开了体育圈被饭圈侵蚀的血淋淋现实,也打响了净化竞技环境的攻坚战。
一、排协亮剑:从解散粉丝群到技术防暴的组合拳
排协此次整治行动绝非表面功夫。早在 2025 年 1 月,王梦洁就主动解散了个人粉丝群,公告里写着 "过度跟拍、围堵严重影响生活,希望大家关注赛场表现而非私生活"。这一决定与李盈莹、龚翔宇等老将不谋而合 —— 她们在新周期集训前集体解散粉丝群,用行动划清与饭圈的界限。如今,排协更进一步,不仅组织国家队系统学习抵制饭圈,还将引入技术手段监测网络暴力,加强队员网络安全教育。新一届女排主帅赵勇明确表态:"拒绝被包装成偶像,专注用实力赢比赛。" 训练中,队员们甚至 "不主动回应粉丝",只靠日复一日的垫球、扣杀诠释 "朴素的女排精神"。
整治成效已初步显现。据内部消u8国际APP息,排协与平台合作清理了上万条排球圈的不良内容,并计划定期公布整治成果。这种 "技术防暴 + 思想铸盾" 的组合拳,正在重塑体育界的生态。
二、朱婷、王梦洁:网暴阴影下的体育人困境
作为中国女排的传奇人物,朱婷的经历折射出体育饭圈化的残酷现实。东京奥运会后,她因手腕旧伤复发和网络暴力一度考虑退役。"从去年年底到今年春节,我的身体处于疲劳期,竞技状态严重下滑,加上网络上针对我的各种流言蜚语蓄意攻击一直没停过,甚至影响到我的家人,我一度对排球失去兴趣。" 朱婷在复出声明中坦言。直到在教练和队友的帮助下学会 "屏蔽恶意声音",她才以 30 岁的 "高龄" 重返赛场,如今已是公认的 "世界顶级自由人"。
王梦洁的遭遇同样令人痛心。东京奥运会后,她因赛场表现被极端粉丝疯狂拉踩,"他们拿我和林莉比,说我 ' 拖后腿 ',私信里全是侮辱性的话"。那段时间,她甚至退出国家队,陷入职业生涯最低谷。更荒诞的是,私生饭曾追到机场厕所、训练基地门口蹲守拍照,训练完累得直不起腰还被长枪短炮怼脸拍。这些经历,只是体育界饭圈乱象的冰山一角。
三、饭圈文化的两面性:从助力到反噬的异化
饭圈文化并非洪水猛兽。在疫情期间,"饭圈女孩" 曾展现出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,迅速筹集资金和物资支援抗疫。在体育界,粉丝的支持也能成为运动员的动力 —— 例如全红婵的粉丝因她的拼搏精神而备受鼓舞,甚至带动了跳水运动的普及。然而,当粉丝文化异化为 "唯粉" 与 "CP 粉" 的阵营分化、私生饭跟踪、恶意剪辑比赛片段时,体育精神便被严重侵蚀。

资本操控和平台算法加剧了这种异化。经纪公司为赚快钱故意挑唆粉丝互撕涨热度,平台算法则将情绪化言论推到台前,形成 "越骂越火" 的恶性循环。例如,樊振东曾因行程泄露被私生饭跟踪至酒店房间,被迫报警维权;孙颖莎的教练邱贻可因战术安排不合粉丝胃口,遭恶意攻击甚至被污蔑 "蹭热度带货"。这种畸形的 "热爱",正在将体育变成 "粉圈战场"。
四、网络暴力的根源:资本、平台与青少年心智的三重困境
网络暴力的泛滥,本质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。首先,资本操控下的偶像经济将运动员视为 "商品",通过制造话题、煽动对立来收割流量。例如,某运动品牌曾精准泄露樊振东的行程,引发粉丝围堵,以此提升品牌曝光度。其次,平台算法的推波助澜不容忽视。越是情绪化、攻击性的言论,越容易获得流量推荐,形成 "劣币驱逐良币" 的效应。最后,青少年心智不成熟,容易被裹挟。调查显示,34.19% 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追星,部分人因沉迷 "打榜"" 控评 "影响学习和生活。南京大学教授朱丽丽指出,粉丝与偶像的" 拟态亲密关系 "容易导致非理性行为,甚至衍生出" 贷款应援 ""人肉开盒" 等极端现象。
五、多方合力:构建健康网络环境,让体育回归本质
治理饭圈乱象,需要制度、教育、个人的共同努力。排协的整治行动为体育界树立了榜样,但更广泛的社会共识不可或缺。
制度层面,需强化法律约束。日本对私生饭采取刑事诉讼,韩国立法禁止跟拍运动员,这些经验值得借鉴。同时,应完善网络治理长效机制,落实平台主体责任,优化算法设计,阻断利用粉丝经济进行非法牟利的黑灰产业链。
教育层面,家庭和学校需加强引导。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追星行为,帮助其建立媒介批判意识;学校可开设 "媒介素养" 课程,教学生分辨 "真实信息" 与 "营销套路"。正如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刘倩所言:"让孩子在崇拜中保持主体性,把对偶像的喜爱转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。"
个人层面,运动员和粉丝都需坚守边界。运动员应像陈玘那样,对网络暴力公开谴责;粉丝则应理性看待输赢,尊重运动员的隐私和专业领域。正如王梦洁在学习活动中所说:"运动员有好有坏很正常,大家理性点尊重我们,别瞎吹也别乱骂就行。"
当 30 岁的王梦洁在训练馆里鱼跃救球,当年轻队员把 "团结拼搏" 刻在球衣内衬,我们终于明白:体育的纯粹,从来不是靠流量堆砌,而是汗水与初心浇灌的果实。这场抵制饭圈的攻坚战,不仅是为了保护朱婷、王梦洁们,更是为了守护体育精神的火种 —— 它属于每一个在赛场上拼尽全力的竞技者,而不是被流量异化的 "偶像"。让我们共同转发这条内容,告诉身边每一个体育迷:真正的热爱,是为赛场上的每一次拼搏呐喊,而非在网络上为偶像 "撕逼";是尊重运动员的起伏与成长,而非用放大镜苛责他们的失误。唯有如此,体育才能真正回归本真,"女排精神" 才能永远纯粹。